MYG MYG
国风文旅
搜索

广东省旅行社行业协会

广东温泉行业协会

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

广东省游艇旅游协会

广东省民宿行业协会

广东酒店行业协会

广东省旅游俱乐部

广东省旅游协会导游分会

Copyright ©2019 广州瑞德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85号浙江大厦B座901房

邮箱:guofengwenlv@163.com
电话:020-87793769   13570912510
传真:020-87793859 

邮编:510507

网址:www.raidbor.com

 

 

 

 

广东省旅游协会房车露营分会

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旅游研究院

广州地区酒店行业协会

广州博士俱乐部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规划战略研究会

中国旅游联盟

广东省旅游协会

广东省自驾旅游协会

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

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

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

联系我们

战略联盟:

 

微信商城二维码

>
>
闲置农宅改造五大模式,让闲置农宅焕发新生(附案例)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专题研究

闲置农宅改造五大模式,让闲置农宅焕发新生(附案例)

【摘要】:
随着城市化发展,全国每年约有15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这意味着农村会有大量宅基地被闲置。盘活闲置农宅,使它们焕发新生,有以下五大复活创新模式。 1、艺术孵化聚落 这种形式源于农民将闲置农宅租给艺术家,逐渐形成了艺术家聚集的规模效应,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创作村落。 北京·宋庄 北京的宋庄是国内此种形态的代表,自1994年以来,全国各地1300多个艺术家聚集宋庄,其中包括近百名海外和港台艺术家,宋庄从此成为中国最大的艺术家集聚地。村民几乎家家都改建了供艺术家租用的工作室。这些工作室,连同后起的艺术馆群一起成为宋庄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围绕艺术创作而延伸的旅游产业链条也不断拓展。 杭州·白马湖 宋庄的发展形态后来进化出了由政府主导的2.0版,最具代表的就是杭州的白马湖SOHO公社。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杭州市将滨江白马湖区的农居改造成具有杭州城市美学特征和文化创意内涵的创意建筑。文化创意人士通过租赁的方式来使用,打造和谐的、极具特色的创意SOHO公社。 杭州白马湖以“联合国全球生态保护500佳”的农居村落为基础,统一规划,采取“保留+改造”、“拆除+重建”、“新建+加建”、“开发+融合”方式,将柴家坞、章苏、孔家里、陈家村四个自然村共计500余幢农居改建成居住创业两相宜的文化创意工作室,形成具有城市美学特征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创意建筑。在不改变产权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农居SOHO空间的租赁、招商引入文创团队创业办公。目前入驻企业规模已达160余家,2011年园区产值达1.4亿元。 改造前后对比:ü 农居SOHO改造减少了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干预和破坏ü 农居SOHO改造提升了村落面貌和设施配套ü 农居遗产得到保护,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美学建筑ü 引入文创产业,降低了文化人的创业成本 改造前后对比,原住民与文化人共同创业,有机融入城市化进程 以农居SOHO改造为特色的“白马湖模式”避免了大拆、大建、大搬,减少了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干预和破坏,构筑出“田园牧歌式”的创业模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杭州地域特点、钱塘江特征的“城市美学、建筑美学示范区”的雏形。2、田园养老社区田园养老社区主要吸引城市银龄阶层。 目前,城市养老压力增大。然而,纯净的农村空气,新鲜的食材,安宁的环境,低廉的生活成本已经成为许多城市老年人向往的养老去处。农民休闲养老是一种候鸟式、旅游休闲相结合的农家养老模式,代表有崇明岛农家养老和浙江天目山农家养老项目,老年人和农民签订了协议,长期寄养在农民家中,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形式,也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田园养老社区模式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服务水平和配套设施有待提高。 杭州·天目山 杭州天目山脚下的许多村落便利用闲置的民居接待夏天前来避暑的老人,已经成为远近知名的银龄避暑胜地。  北京·田仙峪村 目前,2.0版的田园养老社区已经浮出水面,北京怀柔的田仙峪村开始试点发展农村休闲养老产业,将闲置农宅统一承租给合作社管理,并由国奥集团投资对老宅院统一改造,2015年5月首批35套闲置农宅投入运营。这些曾经闲置老旧的农宅经改造后,外观古香古色、颇有乡村风情;内装修风格考究,卫生间、厨房等设施齐全,非常适合老年人居住。据悉,在农宅养老项目投入运营后,村民除此前获得的租金收入外,还可按年度获项目盈利分红。同时,村民还可以通过在养老产业开发出的服务岗位上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3、野奢度假乡居 野奢度假乡居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乡村即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以及“闲置农宅的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所以对农家的需求更高。除了村落的房屋空置率达到80%以上之外,最好还有传统的老院落以及生态安静的环境。 典型的案例是北京密云山里寒舍。 北京·山里寒舍山里寒舍是由一个古村落改造而成的乡村生态酒店群,地处密云北庄的山谷里,只有一条路可以到达。最大特点是具有乡村的原始生态特征,每一间房舍外表都保留农家样貌,内部精装修,奢华与朴素混搭,舒适和自然结合,将城市化的星级酒店享受与乡村自然宁静的生活自然融合。现有的10个院落错落有致的散布在山谷中,在院子里透过围墙就能看在山间成片的向日葵田和远处的果树。杭州·莫干山大乐之野一群热爱生活的城市规划师,将原始的老房子改建成山间小别墅,仅有四间房,推开窗即是一场竹林雨,抬起头便是一场星空秀,这便是主人简单而纯粹的生活理想。极简的装修、开阔的落地窗、欧舒丹的洗漱用品……冬天,这里的书房还有壁炉可以烤火,大到布局,小到细节,都是无可挑剔的存在,在这里住一夜,真的能感受到老板的情怀和酒店的温度!4、创意文化民宿 这种形态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出发点,一方面相对较适合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突出、村域内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村落传统肌理尚存的村落,另一方面即便不具备以上条件,只要有典型乡村的气质,通过文化创意的演绎,同样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创意文化民宿对设计者和经营者有较高要求,具有乡土情怀与先进设计和经营理念的“新农民”更适合创意文化民宿的开发,比如漳州古山重的“水云间”。同样,台湾民宿的成功源于民宿主人将民宿当做艺术品精雕细琢,并注入个人的感情和人文理念,但这对普通乡村居民而言具有一定难度。 杭州·水云间 “水云间”民宿有15个大小不一的房间,有一个很大很安静的傍水后花园、伸手可摘龙眼的大天台。真正的民宿,不是旅馆,是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民宿精神。2012年,两个来自厦门鼓浪屿的年轻人花了一年时间将一幢破损的1968年闽南红砖厝改造为这样一座安静的旅游民宿。他们选择远离尘世,在僻静的大自然安家安居,正是因为热爱这片土地,真心喜欢这里的古村、古树、古厝、古代、古风,爱上这里的生活。走进水云间民宿,得以走近它的主人,接触一种全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5、私家乡村会所 这种形态一般不会过于注重注经济收益,往往是一个企业或者若干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乡间利用闲置民居改造而成的交流空间。这种形态一般不是面向大众游客,而是与特定的小圈层客群相匹配,经营模式以“会员制”为主。 企业可将其作为自身企业文化的展示空间,或用于商务接待或开展员工度假;对于后者人群,会所成为激荡智慧、交流思想、分享感受的心灵聚会场所。结语:闲置农宅的有效盘活,除了多元化的发展形态外,关键在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随着城市化发展,全国每年约有15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这意味着农村会有大量宅基地被闲置。盘活闲置农宅,使它们焕发新生,有以下五大复活创新模式。

 

1、艺术孵化聚落

 

这种形式源于农民将闲置农宅租给艺术家,逐渐形成了艺术家聚集的规模效应,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创作村落。

 

北京·宋庄

 

北京的宋庄是国内此种形态的代表,自1994年以来,全国各地1300多个艺术家聚集宋庄,其中包括近百名海外和港台艺术家,宋庄从此成为中国最大的艺术家集聚地。村民几乎家家都改建了供艺术家租用的工作室。这些工作室,连同后起的艺术馆群一起成为宋庄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围绕艺术创作而延伸的旅游产业链条也不断拓展。

 

杭州·白马湖

 

宋庄的发展形态后来进化出了由政府主导的2.0版,最具代表的就是杭州的白马湖SOHO公社。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杭州市将滨江白马湖区的农居改造成具有杭州城市美学特征和文化创意内涵的创意建筑。文化创意人士通过租赁的方式来使用,打造和谐的、极具特色的创意SOHO公社。

 

杭州白马湖以联合国全球生态保护500的农居村落为基础,统一规划,采取保留+改造拆除+重建新建+加建开发+融合方式,将柴家坞、章苏、孔家里、陈家村四个自然村共计500余幢农居改建成居住创业两相宜的文化创意工作室,形成具有城市美学特征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创意建筑。在不改变产权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农居SOHO空间的租赁、招商引入文创团队创业办公。目前入驻企业规模已达160余家,2011年园区产值达1.4亿元。

 

改造前后对比:

ü 农居SOHO改造减少了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干预和破坏

ü 农居SOHO改造提升了村落面貌和设施配套

ü 农居遗产得到保护,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美学建筑

ü 引入文创产业,降低了文化人的创业成本

 

改造前后对比,原住民与文化人共同创业,有机融入城市化进程

 

以农居SOHO改造为特色的白马湖模式避免了大拆、大建、大搬,减少了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干预和破坏,构筑出田园牧歌式的创业模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杭州地域特点、钱塘江特征的城市美学、建筑美学示范区的雏形。

2、田园养老社区

田园养老社区主要吸引城市银龄阶层。

 

目前,城市养老压力增大。然而,纯净的农村空气,新鲜的食材,安宁的环境,低廉的生活成本已经成为许多城市老年人向往的养老去处。农民休闲养老是一种候鸟式、旅游休闲相结合的农家养老模式,代表有崇明岛农家养老和浙江天目山农家养老项目,老年人和农民签订了协议,长期寄养在农民家中,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形式,也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田园养老社区模式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服务水平和配套设施有待提高。

 

杭州·天目山

 

杭州天目山脚下的许多村落便利用闲置的民居接待夏天前来避暑的老人,已经成为远近知名的银龄避暑胜地。

 

 

北京·田仙峪村

 

目前,2.0版的田园养老社区已经浮出水面,北京怀柔的田仙峪村开始试点发展农村休闲养老产业,将闲置农宅统一承租给合作社管理,并由国奥集团投资对老宅院统一改造,2015年5月首批35套闲置农宅投入运营。这些曾经闲置老旧的农宅经改造后,外观古香古色、颇有乡村风情;内装修风格考究,卫生间、厨房等设施齐全,非常适合老年人居住。据悉,在农宅养老项目投入运营后,村民除此前获得的租金收入外,还可按年度获项目盈利分红。同时,村民还可以通过在养老产业开发出的服务岗位上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

3、野奢度假乡居

 

野奢度假乡居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乡村即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以及“闲置农宅的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所以对农家的需求更高。除了村落的房屋空置率达到80%以上之外,最好还有传统的老院落以及生态安静的环境。

 

典型的案例是北京密云山里寒舍。

 

北京·山里寒舍

山里寒舍是由一个古村落改造而成的乡村生态酒店群,地处密云北庄的山谷里,只有一条路可以到达。最大特点是具有乡村的原始生态特征,每一间房舍外表都保留农家样貌,内部精装修,奢华与朴素混搭,舒适和自然结合,将城市化的星级酒店享受与乡村自然宁静的生活自然融合。现有的10个院落错落有致的散布在山谷中,在院子里透过围墙就能看在山间成片的向日葵田和远处的果树。

杭州·莫干山大乐之野

一群热爱生活的城市规划师,将原始的老房子改建成山间小别墅,仅有四间房,推开窗即是一场竹林雨,抬起头便是一场星空秀,这便是主人简单而纯粹的生活理想。

极简的装修、开阔的落地窗、欧舒丹的洗漱用品……冬天,这里的书房还有壁炉可以烤火,大到布局,小到细节,都是无可挑剔的存在,在这里住一夜,真的能感受到老板的情怀和酒店的温度!

4、创意文化民宿

 

这种形态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出发点,一方面相对较适合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突出、村域内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村落传统肌理尚存的村落,另一方面即便不具备以上条件,只要有典型乡村的气质,通过文化创意的演绎,同样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创意文化民宿对设计者和经营者有较高要求,具有乡土情怀与先进设计和经营理念的“新农民”更适合创意文化民宿的开发,比如漳州古山重的“水云间”。同样,台湾民宿的成功源于民宿主人将民宿当做艺术品精雕细琢,并注入个人的感情和人文理念,但这对普通乡村居民而言具有一定难度。

 

杭州·水云间

 

“水云间”民宿有15个大小不一的房间,有一个很大很安静的傍水后花园、伸手可摘龙眼的大天台。真正的民宿,不是旅馆,是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民宿精神。

2012年,两个来自厦门鼓浪屿的年轻人花了一年时间将一幢破损的1968年闽南红砖厝改造为这样一座安静的旅游民宿。他们选择远离尘世,在僻静的大自然安家安居,正是因为热爱这片土地,真心喜欢这里的古村、古树、古厝、古代、古风,爱上这里的生活。走进水云间民宿,得以走近它的主人,接触一种全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5、私家乡村会所

 

这种形态一般不会过于注重注经济收益,往往是一个企业或者若干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乡间利用闲置民居改造而成的交流空间。这种形态一般不是面向大众游客,而是与特定的小圈层客群相匹配,经营模式以“会员制”为主。

 

企业可将其作为自身企业文化的展示空间,或用于商务接待或开展员工度假;对于后者人群,会所成为激荡智慧、交流思想、分享感受的心灵聚会场所。

结语:

闲置农宅的有效盘活,除了多元化的发展形态外,关键在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