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 MYG
国风文旅
搜索

广东省旅行社行业协会

广东温泉行业协会

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

广东省游艇旅游协会

广东省民宿行业协会

广东酒店行业协会

广东省旅游俱乐部

广东省旅游协会导游分会

Copyright ©2019 广州瑞德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85号浙江大厦B座901房

邮箱:guofengwenlv@163.com
电话:020-87793769   13570912510
传真:020-87793859 

邮编:510507

网址:www.raidbor.com

 

 

 

 

广东省旅游协会房车露营分会

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旅游研究院

广州地区酒店行业协会

广州博士俱乐部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规划战略研究会

中国旅游联盟

广东省旅游协会

广东省自驾旅游协会

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

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

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

联系我们

战略联盟:

 

  苏万文旅公众号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专题研究
景区运营

「湿地旅游」深度开发的诀要

【摘要】:
前言 湿地旅游,是指以观赏湿地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为主,同时维持湿地自然环境原貌的旅游活动。

前言

湿地旅游,是指以观赏湿地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为主,同时维持湿地自然环境原貌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海滨湿地、湖泊湿地以及城市公园湿地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湿地旅游与休闲娱乐、文化民俗、户外活动等相结合,产品形态日渐丰富。走进湿地、亲近大自然已成为许多人热衷的生活方式,也是旅游休闲的新亮点。
 
我国湿地资源总量大,分布辽阔,区域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类型齐全,包含《湿地公约》定义的所有湿地类型,极具旅游吸引力。科学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将湿地旅游与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研学科普等相结合,使其体系更完善、玩法更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释放了鲜明信号:加强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地开发湿地旅游,如何通过最生态的方式,结合旅游以促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中,既要让游客认识湿地、享受湿地,又要传播湿地文化,提高与湿地共存共荣、协调发展的意识。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深度开发湿地旅游,开展“湿地+”旅游模式,是本期主要分享的内容。

湿地旅游开发要点

要使湿地开发走出浅表化,关键是下功夫开发旅游业态,增加游客感兴趣的亮点和吸引物,让湿地不仅能够像郊野公园一样,还可以观光、游览、体验、运动、度假、科普、研学。而想要做到这一切,需要从旅游产业层面去谋划。
 
将湿地资源开发为公共休闲仅是一方面,更要将其着力开发为面向市场的旅游产品,争取与周边既有的旅游业态形成借势和互补。当前,这方面总体上还较薄弱,亟需加强策划、补齐短板、培植要素、壮大产业。在湿地旅游规划开发的具体实践中,注意把握五个关键点:

01

规划建设富有个性的湿地绿道及服务站

为方便休闲和旅游,需要在湿地边缘或实验区规划修筑景区绿道(或者更广一些,也可以建设旅游路、景区道、风景道等),以发挥对湿地旅游吸引物的串联和纽带作用。有关道路的修建,应该根据周边环境、地势、景物、水体,设计不同区段和风格的绿道,体现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如水乡风格、田园风格、森林风格;要兼顾环境友好、美观和实用,线路要曲直搭配、依势随形,沿途的绿化、美化或亮化,既要有专业规划和设计,也要强调天然,注意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湿地各类道路应修建风格独特、功能完善的服务站:外观风格应力求多样,可以有个性张扬的外观,争取每一处站点就是一个吸引物,充分体现湿地特点、地域文化、周边环境;兼具游客集散单元、游客中心、补给站的功能,注意健全服务供给,人工服务与智能供给相结合,设立休息、餐饮和补给区域(自行车租赁、多种补给等)。

02

选准湿地旅游开发的切入点

避免旅游开发外围化、浅表化、休闲化,很重要的一点是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专业地选准旅游切入点,如南方红树林下的虾蟹、北方芦苇丛的丹顶鹤、黄河入海口和盐城湿地的鸟类景观等;要在搞好湿地保护的前提下,设法让游客获得尽量多的特色湿地生态体验。例如:在保护区允许的范围内,应留出一些供游客亲水、亲湿地的区段,能够下到湿地中踩泥、采菱、垂钓、摸鱼、捞虾、捉蟹;经营性游览船的行进线路,应选取代表性的停靠点、观赏点,如野生荷花、红树森林、特有水生物;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组织游客开展修复生态、优化水质、植绿护鸟、增殖鱼苗等科普、研学项目。

03

做深湿地及水面利用的文章

由于有些湿地水面很浅或长满水生植物,进行旅游开发受限制较多,如威宁锁黄仓湿地是毕节草海的溢流区域,多数时段水面很浅,临近傍晚水鸟翔集,黄河入海口湿地芦苇和湖汊密集,很难水上行船或陆上靠近,只能设法遥望或眺望水鸟,这就需要研究设计隐蔽性的观鸟场所,如伪装的、半地下的、高台式的、屋顶上的多种类型的“观鸟屋”。而有些湿地水域宽广,如海南文昌市八门湾湿地,是传统的海上避风港和捕鱼泻湖,开发旅游必定要大做水上文章,或划船、或捕鱼、或垂钓、或水上运动,也可以择址建设渔人码头。

04

着力营造湿地旅游的核心魅力

当下,湿地旅游普遍开发较浅,散在化的自然生态景观多,核心吸引力不足,也就是美点、亮点、趣点、玩点较少。澳大利亚西南的珀斯市有一座罗特斯特岛,上面生活了不少短尾矮袋鼠,游人在岛上多半是租自行车环游,每到一个休息点就会遇到三五成群的矮袋鼠前来讨食,这造就了这座海岛闪亮的名片;而在斯里兰卡乘船游览红树林湿地,途中停靠点都有不同的海水动物,如栖息的水鸟、晒太阳的鳄鱼,还有兜售小动物的商贩。湿地旅游可以选择动物惯常出没的一些地方,作为具有核心吸引力的开发区域,如麋鹿、鹈鹕、白鹭、鸥鸟等。如八门湾可选取排港村红树林开花结果的季节,开辟一条特别的观赏路径;也可利用滨海湿地的潮汐间隙,观赏退潮后留在滩涂的招潮蟹、跳跳鱼、虾贝类,在合适区域开展“赶海”体验活动;还可在湿地周边的池塘、溪流、丛林等处,开辟露营区域、儿童的游戏区。

05

顺势做好湿地毗邻地域的旅游开发

要使湿地旅游取得尽量大的成效,应统筹做好周边地域的旅游项目开发,对既有旅游业态和产品要设法提升。譬如,周边的一些村庄、农田、菜地、鱼塘等,可研究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田园旅游综合体;借助靠近城区的乡村田园,开发特色民宿、乡村酒吧、夜间娱乐;选择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块,规划开发自驾车营地、帐篷营地;依托湿地特有的生态资源,设计开发富有特色的食宿条件,如南方滨海的一些湿地,可开发船上餐厅或客栈、红树林生态酒店、椰树林度假村;可发掘当地传统美食和资源条件,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一条街,如浙江舟山沈家门海鲜美食街、河北唐山曹妃甸河豚美食街等。

“湿地+”旅游开发模式

01

湿地+城市游憩

该模式的规划要点:

良好的生态基础:基于自然或人造湿地的生态环境打造,多出于修复或维持湿地生态的目的,有一定的人造成分。

亲民的休闲游憩:湿地科普教育为基础功能,并结合湿地提供儿童游憩、湿地参与性活动、餐饮、聚会等丰富的休闲活动空间和设施。

适用性:临近巨大消费市场(多为城市中或城市近郊),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至少休闲活动区域不是湿地核心保护区。

案例 伦敦湿地公园

【概况】伦敦湿地公园距离市中心5公里,东临泰晤士河,南部是绿地,东西两侧与居民区相邻,占地42.5公顷,由一个废弃的水库改建而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水生植物30多万株,改造成为现今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工湿地系统,这里是物种保护的胜地,每年吸引栖息鸟类超过180种,展示世界14个区域的自然栖息地和飞禽,被认为是欧洲城市接触野生动物的最佳场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城市中心的湿地公园。

【空间设计】
 
作为公共游憩场所,伦敦湿地公园拥抱参观者,但也力求让游客在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的同时不惊扰生物的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为了处理好这一矛盾,公园进行了细致的设计和布局,按照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全园分为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包括3个开放水域(蓄水泻湖、主湖和保护性泻湖)、1个芦苇沼泽、1个季节性浸水牧草区域和1个泥地区域,6个水域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构成了多种湿地地貌,满足了各种生物的饲养和繁殖对环境的不同要求。
 
公园为全步行区域,入口处的小湖形成的屏障将城市嘈杂隔绝在外围。游客走过湖上的桥便到了湿地公园的访客中心。访客中心是封闭性较强的建筑组群,6幢功能不同的建筑可以容纳公园主要客流;游客在此汇集,通过升降梯、望远镜和玻璃墙等设备观测外界的生物,保证在不惊扰外界生物的情况下,完成公众性较强的一系列活动。
 

随后,参观者便可沿着通往各个观察点的观光小径分流,可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干扰,并自然地渗入到周围环境。观察平台、桥、栏杆、椅子、路牌、垃圾桶等全部为木制,建筑多为一到二层,最高的孔雀观测塔也只有三层。散布在公园中的人流在这些人为的建筑点聚集,观测活动得以在建筑物内部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这些湿地生物的打扰,可持续地保障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休闲场所和生态保护空间的双重功能。

【业态设计】
 
世界湿地区:展示世界14个区域的自然栖息地和飞禽。
 
探索冒险区:3-11岁的儿童可以在此攀岩游戏。
 
孔雀塔:共六个,游客可从这里观赏野生动物和湿地中心。
 
游客中心:配有玻璃观测台、电影院、儿童戏水的发现中心、专业光学器材店、纪念品店和野餐区。
 
野径:木制的蜿蜒小径串联起园中的池塘和湿地草地。
 
芦苇荡:是鸟类过冬和哺育后代的地方。
 
塘区:向导带领孩子发现隐藏在池塘下的生物。
 
主湖:飞禽捕食、筑巢、活动的地点。
 
浸水牧草区:夏日美丽的草地在冬天成为水凫、水鸭活动的丰美牧场。
 

水岸餐厅:提供一系列美味餐饮。

02

湿地+科普教育

该模式的规划要点:

合理的保护措施:需兼顾生态保护需求与科普需求,在尽量减少对湿地核心区人为干扰的前提下满足游客游览和活动的需求,游客活动空间相对组团聚集在远离湿地核心区的区域或呈线状、轻介入地穿插在湿地中。

丰富的科普活动:注重生态知识教育(湿地的生态作用及其运行模式) 、生物知识教育(湿地动物和植物的观赏和识别) 、环保知识教育(旅游环保)、科技知识教育(湿地净化和湿地利用) 、劳动知识教育(喂养、植树等)等湿地科普活动,通过展览馆、实地观察、参与性活动、科普讲座、主题科普活动等多元方式进行科普教育。

适用性:具有较高科普价值的湿地、人造的功能性湿地或严格保护性湿地的缓冲区。

案例 香港湿地公园

【概况】香港湿地公园建有占地1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馆“湿地互动世界”,以及超过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旨在推广绿色生态旅游,以及进行环境保护及湿地保护的公民教育,是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设施。园内的鸟类已累计超过235种,水禽或依赖湿地的鸟类占其中的46%;另外还有蜻蜓49种、两栖类动物9种、爬行类动物3种、蝴蝶200多种。湿地公园除了提供自然体验,还热衷于开展多种创意参与性活动。整个湿地公园设有野生动物模型展览、仿真湿地场景和娱乐教育设施,还设有湿地体验、湿地教室、教师工作坊、亲子活动等科普教育类项目,增强对游客的自然教育和科普。

【布局特点】

公园的访客中心刻意安排在接近入口和城市的位置,有效地隔绝城市噪音,并完成公众性较强的展览、教育、参与活动。为了避免对栖息地造成不必要的侵扰,停车场和其它基础设施的面积也被有意地降至最小。湿地保护区的旅游休闲区主要集中在保护区西北部连接访客中心的地方,从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和观鸟屋,再前往较接近米埔拉姆萨尔公约湿地的偏远外围生境,在此路线上访客将逐渐减少。

【活动设计】
 
针对学校、市民、亲子游客设计专门的科普教育活动——
 
学校活动
 
湿地体验:根据学生教学程度安排湿地体验课程。沿湿地保护区内的专题路线进行导赏活动。户外参观完毕后,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重温及补充学习重点。
 
湿地教室: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级,自由组合各种室内外活动,包括展览廊学习、课堂专题学习、动植物考察、水质测试、户外生境护理及社会服务等。
 
学校外访讲座:免费到学校进行湿地知识普及讲座。
 
教师工作坊:向教师介绍香港湿地公园内的各项教育设施,方便教师设计相关教材并鼓励学生参观。
 
展板借用服务:提供不同主题的教育展板给学校及社会服务团体借用。
 
公众活动
 
让市民在工作坊内,或参加不同主题的导赏团,或参加每月一次的公众讲座,通过多种方式认识湿地。
 
亲子活动
 

公园有许多创意参与性活动,如“复活节亲子湿地游”、“与萤火虫相遇”展览等。

03

湿地+艺术观光

该模式的规划要点:

强艺术性与体验性:将湿地自然与艺术结合,让人深度体验湿地独特的美。

跨界联动:可以和与湿地气质相符的不同机构或节庆联动,相互借势,吸引人气,充分引流。

适用性:审美价值较高的湿地,拥有独特动植物景观的湿地。

案例 卡马尔格湿地公园

【概况】卡马尔格位于法国南部地区历史文化名城阿尔勒市罗讷河三角洲的两支流间,是西欧地区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区内多沼泽和草地,1986年被《湿地公约》列为全球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这里有400余种鸟类,是欧洲少数几个拥有火烈鸟的地区之一,是最佳的观鸟胜地之一,除了丰富的野生物种之外,也以盛产海盐带来的独特景观著称。卡马尔格的中心区被开辟为公园,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为舒心的游览环境,也让在这里栖息的动植物以及各种鸟类的生存环境有了更好的保障。然而保护区的属性难免给人以距离感,于是湿地公园从2008年开始,在每年的初夏时节举办维持一周的卡马尔格湿地艺术节,推出上百条徒步探险路线,让人们不仅能饱览自然风光,还可深入保护区里的渔村、酒庄,品尝美食,体验当地生活。

【运作模式】
 
主办方联合国际和当地超过50个多领域和多学科社团或团队做联盟:包括湿地自然研究所、自然鸟类保护社团、骑术学校、传统舞蹈社团、青少年活动中心,并邀请相关专业学者、艺术家和来访者共赏这里的天然宝藏;并与由法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承办的环境艺术节进行联动。在这里,人们可向自然大咖摄影师偷师学艺,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游列各国的专业声景家会与人们分享他的私藏声音库,从大地火山熔岩翻滚之声到清晨泥潭薄雾里河马互相嬉戏打闹的声音;可与自然主义画家一起勾勒湿地风景或骑白马淌过河滩、天然沼泽地;可在晨间与鸟儿一起共进早餐,又或坐船游品尝当地生蚝,与朋友共赏日落。
 

除了由当地社团组织的自然漫步路线为收费项目(5-30欧左右),其他所有的现场演出、艺术装置和手工工作坊都免费开放给公众。

【项目设置】
 
与景相映的演出
 
如在花装置花群里演奏一场古典音乐会,在罗纳河上来一场与风共舞的诗意芭蕾。
 
“跟着鸟走就对了”
 
湿地节自由外出的时间表,大部分都在9点以前出发,现场的每一个引导员身上都带着一个模拟鸟声的口哨,一路指引大家随行,到目的地参与活动,活动由当地社团组织(马术场、自然教育组织、文化机构、艺术家)等带领,让来访者能跟着自然的作息,亲身认识自然的生态系统。
 
水手与诗人游船路线
 
由一组年轻唱诗团与一班老年水手合唱团共同策划,在一个小时的游船过程中,不断地为观赏水陆风景的游客创造惊喜。
 
DIY为自然而生的艺术装置
 
在活动场地的中心, 主办方特意将湿地的生态面貌换成迷你尺寸并邀请生态艺术家Emeric Jacob, 与当地学校的孩子们捡拾海边垃圾并利用它们做成装置作品;通过这些简单回收物品再利用,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手动创造力,让其回归到最单纯自然的状态。
 
造访行为艺术家
 
行为艺术家Abraham Poincheval将与一樽巨型漂流瓶一起旅行,历经两年,从卡马尔格地区罗纳河入海口一路追溯到它冰川源头的地方- 瑞士阿尔卑斯山脉;来访者可以进入到瓶子里体验 30分钟隔离世界但又同时被所有人注视的特别经历,艺术家会邀请大家,静下冥想,重新观察外部的世界。
 
“与风做游戏”/风筝与风车装置
 
卡马尔格地区地理位置临地中海,平均风速10km/h,于是主办方特意邀请Porté par le vent艺术团队创造“与风做游戏”的装置,并且开设风车制作工作坊。
 
丨番茄农场
 
在用稻草临时搭建的小农场,专业的辅导员为来参加的小朋友讲解常见的蔬菜:番茄和豌豆是如何生长的。
 
“走进世界”另一个角落的湿地
 

由于每一届卡马尔格湿地节的主办方都会热情邀请世界上其他的湿地三角洲作为他们的“荣誉三角洲”,来访者可借此机会走进世界上另一个角落的湿地文化,如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的多瑙河三角洲,除了举办展览,还带来了当地特色舞蹈和美食文化。

当旅游业进入从注重规模到强调质量的新阶段,意味着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也将由常规而转向“特别”,旅游业态和产品形态也亟需推陈出新。湿地就是业内这一形势下所面对的新资源,我们既不能把目标定位为郊野休闲大公园,也很难把它开发成什么类型的A级景区,而是应该深入研究和对应客源市场的需求,大胆抛弃束缚思想的各种惯性思维,勇敢地进行探索、尝试和创新,争取开发出富有魅力的多元化的湿地旅游产品,让更多的绿水青山不仅“只此青绿”,还能闪耀出“金山银山”的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