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提升

旅游景区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引发旅游消费的重要平台。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景区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在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增强内生动力,推动景区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以免被时代所淘汰。
一个旅游景区是否成功,一定要看有没有人来、市场是否接受。因此,景区打造永远要把游客、市场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新形势下,游客消费偏好、诉求、行为模式等也在不断变化,景区也要不断创新升级。所以说,景区的提升永远在路上,没有顶峰,没有终点。
新时代下,旅游景区如何提质升级?本文从以下九个方面对景区提升思路进行总结。
旅游景区需要提炼一个清晰独特、引人入胜的主题。按照主题来规范项目,或者进行整合打造,景区的旅游吸引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凝练主题,形成吸引核,是景区提升主题的突破口。当然,景区也有项目也可以没有独特的主题,而是以单一的吸引力或综合性功能来吸引游客。

#2 空间结构提升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景区内外两大因素的影响,即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景区的盈利率,旅游景区必须对自身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和提升。
例如:在现在大众度假时代背景下,很多观光型景区面临着向休闲度假型景区转变的挑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开拓景区的休闲度假空间。受到原景区用地的限制,很多景区往往选择与主景区相连、相邻的周边区域,打造以景区为吸引核的旅游圈,在其外围形成一个休闲聚集区或是休闲小镇,形成产业积聚,从而带动整个区域开发。
#3 项目提升
丨新旅游项目开发:必须考核该新项目是否有资源依托,符合客源市场的需求,且在一定地域内具有竞争力,并在技术上具备可行性。
丨旧旅游项目改造:投入市场的旅游项目具有生命周期,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更新改造。改造方法包括建筑外立面改造、产品经营方式改造、新旧项目更替等。
丨夜间项目打造:为满足休闲度假时代的需求,应对旅游景区的夜间项目进行扩展建设,包括住宿、餐饮、夜间休闲娱乐项目等。

#4 游憩方式提升
景区游憩方式的提升,在主题确定、项目落实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游憩节奏、游憩方式的创新来实现。
景区的游憩节奏主要体现在游览线路上,故景区游览线路设计应具备鲜明的阶段性和富有节奏感的空间序列变化,由起点开始、发展到高潮、结束,逐渐引人入胜,处理好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的张弛急缓;本着扩大游客游览范围、丰富游客体验、延长停留时间的原则,对游线节点上的服务设施、休憩节点、换乘节点等进行设计。
景区的游憩方式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参与性项目设计和立体化体验设计。参与性项目最能体现出景区项目的特色,每种类型的景区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一类项目,其关键是——增强体验性,使游客主动参与、立体感受。立体化体验即充分利用各项手段塑造立体化的游憩氛围,让游客可以实现720°全方位的体验;实现手段本身也成为一种游憩吸引物,如六觉体验、N式游道等。
交通包含景区外部和内部的交通,是游憩方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设计的交通方式可以在满足游客转移的同时,形成独特的旅游体验。
景区内的交通方式应该游乐化、本土化、生态化,以项目作为本底,设计具备景区特色的、有一定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特色型绿色交通方式,或者将常规型交通方式进行包装,使其成为一种可体验可盈利的特色游憩方式。
另外,交通的设计及提升还需要充分考虑以下三个元素:第一,交通节点与游客心里感觉和行为特征的关系;第二,不同交通方式与不同项目之间的组合关系;第三,交通方式的盈利模式设计。

#6 景观提升
很多旅游景区本身就是以“贩卖”景观为主的,因此景观提升对于景区来说很关键,是使其主题、产品及游憩方式得以落地的重要途径。
对于观赏性景区而言,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景观是景区的核心吸引力所在,因此景区内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园林园艺、道路系统、服务设施等,必须与原生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高度协调。
休闲化发展的景区对休闲环境的标准较高,一般要求在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中,开展休闲游憩活动。因此,在生态基础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美化景观环境,形成与休闲项目相适应的特色景观。
随着智能、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智慧景区的快速建设,5G、VR、全息等系列科技基础逐渐完善成熟,文旅融合也逐渐朝着智慧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变;现在的旅游者也更注重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和感动,因此旅游景区文旅融合产品要创新设计更多有深度的体验和有温度的互动,逐步聚焦沉浸式体验消费场景,打造出能打动游客的内容与服务。
目前,沉浸式文旅项目繁多,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场景故事沉浸、技术互动沉浸、心灵感受沉浸、教育体验沉浸;从文旅沉浸场景上可以分为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餐厅、沉浸式主题公园等。

旅游景区服务也分为景区外服务和景区内服务。旅游景区外服务主要是为了使游客能够顺利到达景区,而提供的一些旅游交通指示服务、旅游接驳服务。旅游景区内服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这些服务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这是景区未来提升的重点和关键。
总的来说,旅游景区服务提升主要从旅游服务的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以及旅游服务人员三个方面进行。
丨旅游标准化服务:根据《GB/T 26355-2010旅游景区服务指南》、《旅游景区服务基本标准》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旅游景区需要在标准化服务工作方面进行不断规范和提升。
丨个性化旅游服务:为了赢得市场,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必须从细节入手,以精细化的态度向游客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旅游服务。
丨旅游服务人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表现直接决定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必须重视和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主要从服务态度、服务仪表、服务时效、服务技巧四大方面进行提高。
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上,一般建议景区采取股份制联合运营管理机制,可直接就景区进行管理经营,也可以委托某专业管理公司进行托管运营,主要合作方式包括委托管理、合作经营以及招商租赁等。另一个方面,对景区实行标准化管理,导入ISO900和ISO1400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