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 MYG
国风文旅
搜索

广东省旅行社行业协会

广东温泉行业协会

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

广东省游艇旅游协会

广东省民宿行业协会

广东酒店行业协会

广东省旅游俱乐部

广东省旅游协会导游分会

Copyright ©2019 广州瑞德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85号浙江大厦B座901房

邮箱:guofengwenlv@163.com
电话:020-87793769   13570912510
传真:020-87793859 

邮编:510507

网址:www.raidbor.com

 

 

 

 

广东省旅游协会房车露营分会

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旅游研究院

广州地区酒店行业协会

广州博士俱乐部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规划战略研究会

中国旅游联盟

广东省旅游协会

广东省自驾旅游协会

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

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

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

联系我们

战略联盟:

 

微信商城二维码

>
>
康养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巴马经验”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专题研究

康养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巴马经验”

【摘要】:
前言 年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总结展示乡村旅游扶贫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收录了全国范围内100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案例《康养旅游助力扶贫 推进巴马乡村振兴》。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厚的历史积淀,也造就了巴马县特殊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原始森林、天坑群、水晶宫、百魔洞、百鸟岩、赐福湖等自然旅游资源;西山红七军21师师部旧址、韦拨群牺牲的旧址教育基地、“龙田精神”发源地燕镇龙田村等红色旅游资源;仁寿源、长寿岛、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实景演艺等人文旅游资源。 近年来,通过“旅游+大健康”,巴马旅游减贫的“造血功能”得到充分印证,当地旅游企业涵盖高端酒店、自然奇观、实景演出、特色美食、文博游览、民俗体验、乡村野趣、非遗工艺、养生民宿等多种经营方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贫困山区面貌焕然一新,旅游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高。 经验做法 巴马成功的经验主要可归为以下五大方面—— 01 以规划设计为先导 完善旅游软硬设施 02 以全域旅游为引领 培育康养旅游品牌 03 以乡村旅游为助推器 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 04 以“旅游+”为孵化器 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05 以旅游发展为载体 提升传统文化内涵

前 言

年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总结展示乡村旅游扶贫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收录了全国范围内100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案例《康养旅游助力扶贫 推进巴马乡村振兴》。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厚的历史积淀,也造就了巴马县特殊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原始森林、天坑群、水晶宫、百魔洞、百鸟岩、赐福湖等自然旅游资源;西山红七军21师师部旧址、韦拨群牺牲的旧址教育基地、“龙田精神”发源地燕镇龙田村等红色旅游资源;仁寿源、长寿岛、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实景演艺等人文旅游资源。

近年来,通过“旅游+大健康”,巴马旅游减贫的“造血功能”得到充分印证,当地旅游企业涵盖高端酒店、自然奇观、实景演出、特色美食、文博游览、民俗体验、乡村野趣、非遗工艺、养生民宿等多种经营方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贫困山区面貌焕然一新,旅游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高。

 

经  验  做  法

巴马成功的经验主要可归为以下五大方面——

01  以规划设计为先导 完善旅游软硬设施

巴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的原则,以康养理念规划新巴马,结合巴马发展实际编制《巴马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设计》《巴马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了巴马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县城总体规划、旅游总体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环保规划等规划的有机结合,绘制巴马县域空间信息与旅游资源“一张蓝图”,推动单一观光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为加快巴马旅游产业转型提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5年,巴马累计投入3.42亿元建设旅游集散中心、特色乡村旅游、景区互联互通、旅游标识系统等232个项目,投入19.29亿元健全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

02  以全域旅游为引领 培育康养旅游品牌

作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巴马依托长寿和生态资源优势,树立“全域旅游”理念,积极培育健康旅游品牌,确立“巴马,新时代健康中国的领跑者”目标定位,围绕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3大核心领域,着重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健康医养、精品体育、会议会展、生物科技、特色医药等7大产业领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推进旅游与基地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

同时,巴马一方面积极推动低端产业向高端品牌化升级,推动结构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变,引进了一批高端养生项目。当前,赐福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康养旅游综合体、特色小镇等一批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启动建设,自驾车、房车、高端民宿、水疗等新型旅游业态不断入驻,定向越野、徒步、马拉松、铁人三项赛等精品体育旅游赛事陆续举办。

另一方面,巴马致力于推动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养生度假旅游转化,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推动“农、医、养、文、游”结合,充分利用长寿养生旅游带动,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并发展富硒农作物、香猪、火麻、山茶油、特色水果等健康食品产业。

03  以乡村旅游为助推器 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

巴马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以及后发优势,坚持以旅游开发带动脱贫攻坚的理念,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建引领,采取群众自筹、政府配套、部门联动“三位一体”的模式打造了坡纳乡村旅游示范点,群众人均纯收入从十五年前不足1500元,如今跃升至2.5万元以上。

通过景区带动辐射模式,巴马打造了以百魔洞景区为核心的坡月养生养老度假区、以洞天福地景区为核心的仁乡休闲度假区、以水晶宫景区为核心的大洛观光旅游区、以仁寿源景区为核心的平林长寿文化探秘区,带动4个乡镇约48000多人实现增收。

通过能人引领模式,巴马还打造了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仁寿乡舍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带动了敢烟、常新、坡甫、反修、良马、塘乐、达西等自然村的发展,带动85户326人脱贫;因地制宜对乡村旅游重点村屯进行开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统计,巴马县景区、乡村旅游区的建设发展,为周边村庄的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从事旅游工作有5689人,间接从事旅游工作42869人。

04  以“旅游+”为孵化器 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巴马坚持做好“旅游+”文章,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之路,使乡村由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旅游+农业”,依托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培育那澜湾、华昱三生农场等一批农业生态观光、水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业态。

“旅游+文化”,以瑶族文化为基础,推出民族文化探索、体验游项目,建成了巴优瑶寨、文钱射弩文化展示馆等。

“旅游+养生”,培育赐福湖君澜度假酒店、世纪养生园、百魔洞养生度假区等一批精品酒店和度假场所。

“旅游+扶贫”,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营推动旅游扶贫项目的建设,建成食用菌产业基地生态旅游观光项目、仁寿乡舍乡村旅游区。

05  以旅游发展为载体 提升传统文化内涵

巴马以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通过主题开发、文化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唤醒了文化自觉。

巴马以光绪帝赐予百岁老人邓诚才的“惟仁者寿”牌匾为主题,打造了集长寿文化、长寿美食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仁寿源景区;以巴马长寿现象的历史渊源和延寿民俗为主题,打造了全国第一个以长寿文化为主要陈列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展现巴马寿星风采和巴马特色长寿食品,探究长寿现象和长寿健康文化;以巴马布努瑶的长寿文化与巴马赐福湖自然山水、民族文化融合为主题,打造了展示巴马人勤劳、勇敢、朴实、乐观的品格,演绎长寿人生生活画面,展现巴马民风民俗和长寿文化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舞台剧《梦·巴马》,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巴马。

“下一步,巴马将全面启动‘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建设,做到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定位营销,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文旅产业带来的红利,让巴马的品牌享誉世界。”巴马瑶族自治县县长蓝海洲说。